学不会这4个技能,再牛的企业都可能被涨价弄死

发布时间:2020/8/17 14:53:25 浏览:5


很多老板喜欢参考同行价,将同行价作为自己定价的考量基准线,然后定价围绕基准线上下波动。这么做貌似聪明,实则是一种偷懒的错误做法。

肯德基可以说麦当劳是自己的同行,但许多餐厅很难在特定区域内找到自己的同行。每个餐厅的定位不同、客群不同、消费能力不同、产品线也不同,面向不同的客群却售卖“同行价”的产品,这不太现实。

另外,“同行价”有高有低,究竟哪个价格值得参考呢?总不至于取个平均值吧。

外婆家将麻婆豆腐作为“比价产品”,仅售卖3块钱,而一些餐厅将麻婆豆腐视为“盈利产品”,此时外婆家麻婆豆腐的价格则没有比价意义。

如今餐饮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供应链的竞争,向一级供应商甚至上游源头直接拿货,成本低、品质好,竞争优势自然显现。

开始,其菜包从1.0元涨到1.5元,人气依旧爆棚。而当包子从1.5元涨到2元时,就没那么顺利了。即使给老顾客发放了0.5元的包子抵用券,还数次推迟了涨价日期。

相比从1元到1.5元涨幅50%,从1.5元到2元涨幅33%却更难,为什么?

1.5元,在消费者心里仍然是1块多,2元就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了。而一只普通的包子,似乎在大多数顾客心里不值得2元。

你一定想到了,很多商家定价喜欢99、599元、1999元,理论上称为非整数定价法(即尾数定价策略),即当商品的价格处于整数与零头的分界线时,不取整数而取零头。

而且,带有尾数的价格会使顾客认为定价是非常认真、精确的,连零头都算得清清楚楚,会产生对餐厅的信任感。

对于有研发能力的餐饮店,推新品是个不错的“间接涨价法”。每月或配合节日推出两款新品,价格直接设定在预期涨价的位置。

或是尝试在现有产品分类中挑出20%涨价(如人气产品、基础产品、高利润产品各出一款)。观察新定价产品的销售情况和顾客反映,经过一个周期后,再逐渐将产品进行调价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涨价时最好伴随菜单的整体更换。哪个消费者愿意在菜单上看到补丁,还是用来掩盖更便宜的价格?

一杯饮品从15涨到18元,第二杯立减3元,原本总计30元的价格,优惠下来两杯成了33元,实际上单杯价格已经涨到16.5元,而消费者心里也更容易接受。

而在很多中餐馆,老板应该明白,餐厅中所有菜品呈现出一个网状结构,任何两个菜品之间都有可能建立连接:顾客点餐是某几种菜品的排列组合,这好似在网状结构上画出了一条条线,这一条条线正是餐厅需要为顾客备餐的产品线。

另外,充值卡也是个不错的方式。一个简单的道理,对于花“看不见的钱”,总是不那么容易肉疼嘛。

这个过程一般而言要半年时间,甚至有节奏地形成常态,舍得把自己的利润掏出来回馈市场,才是一种想要做长久品牌的态度体现。

此外,定价应对未来的市场行情有一定的预期,给未来可能的涨价留足一定的空间余量。吉野家的社长安部修仁说过,餐厅不可能每年都改变价格,所以必须要在预见中远期市场行情的基础上来定价。

涨价,是一场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”的策略战,然而使用这些“术”的前提,是要先在“道”——产品价值上进行提升。

原标题: 学不会这4个技能,再牛的企业都可能被涨价弄死
上海建设(http://www.infoo.cn)

浏览更多,请登陆